全站搜索
首页[杏彩注册]主管
首页[杏彩注册]主管
新闻详情
 
当前位置
电动车行业研究框架 笔记一
作者:an888    发布于:2022-08-27 10:07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摘要:电动车行业研究框架 笔记一?之前没怎么提过电动车产业链,主要是估值拔的太高了,宁王一年几乎把未来预期都打的很满了,再要不断博弈超预期比较难。 但作为高端制造的很重要

  电动车行业研究框架 笔记一?之前没怎么提过电动车产业链,主要是估值拔的太高了,宁王一年几乎把未来预期都打的很满了,再要不断博弈超预期比较难。

  但作为高端制造的很重要一环,未来肯定还是会有细分的很多机会的,特别是智能化这一块。

  国家采取的产业政策是“引入合资,以市场换技术”,但自主品牌仍难以在该领域市场突破,核心原因在于关键的汽车制造、零部件(发动机、变速箱)工艺国内积累太过薄弱。

  传统劣势零部件动力总成系统,转为国内优势的三电产业(电池、电机、电控),带来产业弯道超车的可能。

  国内拥有全球最为完善的锂电产业链,形成集群效应(典型如宁德时代在宁德、溧阳等地形成的完整产业配套),且区域分布趋于合理 (包括在长三角地区的车企-电池-材料的协同配合,负极石墨化产能转移至低电价地区等)。

  从研发投入力度上看,宁德时代2019年研发投入29.9亿,已经远高于LG化学电池业务部门23.2亿(含消费电池的研发投入。消费电池业 务体量预计和ATL接近,ATL每年研发投入近10亿)。

  首先新品牌可以凭 借差异化的优势突破品牌的桎梏,抢占传统车企份额并实现盈利。

  其次,智能化、网联化、电气化对于车企竞争力愈发重要,为弯道超车提供了思路。

  在政策扶持、内需支撑,以及互联网、智能化的产品定位下,国内新能源车企有望实现弯道超车。

  1、特斯拉采用正向开发智能电动车的思路,其车型完全采用正向开发的EV平台;

  2、车型续航与动力等综合指标均为电动车行业最高性能水平,较同类燃油车 竞品有优势;

  3、车型搭载自主研发的Autopilot 智能网联系统,具备OTA 升级、自动转向、变道及召唤、移动互联等功能;2018年11月Autopilot 累计行驶里程16亿公里,2020年4月已经达到48亿公里。

  以特斯拉的OTA升级为例,可以看出其产品相较于燃油车是很大的颠覆, 从历次OTA升级的来看,除了软件推送、智能化方案的更新外,特斯拉还 通过OTA升级实现了部分车型续航里程优化、加速性能提升、刹车性能提 升等方面的改善,进而带来远不同于燃油车的使用体验。

  美国中高端轿车领域,特斯拉一款车型销量相当于BBA销量的总和,在燃油车领域从未见过这么明显的集中度提升。给传统车企带来非常大压力。

  德国&法国给的补贴力度最强,转型最坚定的国家。大众是在新能源车规划上力度最大的车企。

  都是高成本事物对低成本事物的替代。替代过程最开始需要补贴政策,缩小二者在终端的差距。早期都有补贴驱动特征。

  目前影响最重要的政策是,碳中和下的合规政策,通过正激励或负激励方式,使得终端电动车&燃油车价格相近。

  远期,技术进步是最后实现路径,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成本的下降,最终达到与燃油车平价的放量。

  展望未来,新能源车将逐步转向产品经济性(技术驱动降本)以及产品力(智能化驾驶)驱动,走向产品力竞争。

  目前电动车已经体现了优势,在于纯电动平台的新车型具备加速性能及整合空间上的优势,未来会逐步体现在智能化方面的领先。

  电动化是智能化最好的载体。尤其24-25年进入全自动驾驶阶段,对电动车的产品力提升、需求增速会是非常积极的影响。

  国内给予新能源车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,包括购置补贴、转移支付、路权优惠、重大专项、 基础设施等。

  政策扶持带来终端购置经济性,在叠加牌照、购置税减免等政策后,溢价的新能源车得到消费者认可。

  欧洲碳排放针对车企制定排放目标,车企车型加权平均后,每1KM限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。在特定年份进行政策目标的调整。

  2、降低燃油车排放量。通过一些混动的技术,但本身燃油车技术进步已经放缓,混动方案会增加整车成本。

  推动车企去投入新能源车销售,甚至是终端打折出售,因为打折也比罚款更经济。

  1、要求车企满足新能源积分比例、油耗积分目标考核,其中提高新能源车渗透率是最重要的途径 (也可以通过降油耗技术),进而倒逼车企推出新能源车型。

  2、若车企/集团无法自行达标,则可通过积分交易市场,购买第三方企业的 正积分实现清偿,进而实现转移支付,以燃油车补贴新能源车。

  美国政策存在周期性:相对支持新能源,共和党更多代表传统能源利益。不像中国、欧盟政策比较连贯。

  美国在2011年落地了汽车油耗考核的目标,2017-2025年(二期)CAFE标准落地,2025年轻型车整体考核目标提升至48.7mpg(碳排 放101g/km)。

  2020年3月31日,特朗普政府放宽了乘用车油耗和CO2排放标准,将2026年油耗考核目标降至40.1mpg;

  拜登拟提高燃油经济性标准,将较奥巴马时期更为严苛。欧洲2025年碳排放计划达到80.8g/km(NEDC法,折算为WLTP法约97g/km);

  从美国车企实际油耗情况看,2018-2020年美国油耗经济性进步缓慢,已经难以完成2020年的目标。

  美国是可能存在政策约束变化的国家,在特朗普方案中,美国2026年达到10%的渗透率即可达标,对应175万辆;若按拜登方案,2025 年需达到400万辆以上。按中性的政策预期,25年1300万辆,较20年复合增长33%,较21年23%;若按乐观的政策预期,25年1700万辆, 较20年复合增长41%,较21年32%。

  2020年末市场普遍预期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销180-200万辆,在短短 半年时间内,预期经过了连续上调(1-2月调整为230-250万辆,5月调 整为260-270万辆)。

  超预期的原因在于消费崛起带来需求季节性大幅减弱,同时新车型带来增量贡献。2021年末,考虑明确的增量车型,以及出租网约、双积分等影响,大概率可以看到单月产销冲击30万辆。

  依据车型均价(考虑折扣、购置税),我们对国内乘用车整体、新能源车进行价格区间的划分、市场容量及渗透率测算,可以发现:

  1、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速度最快的是售价小于5万、售价在20-40万的细分区间。

  消费者偏中高端,对价格每那么敏感,对产品力敏感度非常高,这部分市场一直处于增量状态。

  且中高端市场缺乏优质供给。电动车在这个市场快速丰富了产品矩阵后,呈现出供给创造需求的特征,增长较确定。

  5万以下场景爆发,消费者买车更多在于代步需求,而不会开5万的车跑长途,意味着这部分电动车不需要过高的续航里程,100-200KM续航即可。车的经济性较强。

  用于代步更注重使用的能源成本。电动车用电成本低于燃油车用油成本,使5万以下电动车具备强经济性。

  2、15万以上的细分市场,整体容量在继续扩容,尤其是15-20万价格区间燃油车增长较快,新能源车在25-40万市场增长较快,尤其是拉动了25-30万的整体需求增长。

  发展相对艰难,消费者要求高,既要求续航里程足够长,又要求价格不能比燃油车高太多。对目前电动车来说较难实现。

  3、在5万以下的价格区间,2020年新能源车实现了349%的同比增长,而燃油车则下滑了34%,属于存量油车市场的替代需求。

  限购城市牌照的经济性,新能源车保持较高渗透率水平,起到较好示范效应,代表潮流&趋势。

  从分城市To C端的新能源渗透率来看,限购城市在2020H1的稳态渗透率在12-13%左右,2020Q4起在上海政策带动下冲高至20%,不过上海政策在2021年已经逐步弱化,而限购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仍维持20%以上。

  在非限购城市,新能源渗透率在2020年有质变突破,从2-3%的渗透率翻倍增长至7%左右,已经临近渗透率变革的拐点。其中柳州、洛阳、 温州、驻马店、济宁、海口、南宁、菏泽、宁波等城市的To C端新能源渗透率较高。

  2020年以前,新能源车以油改电平台为主,产品力较弱, 特斯拉一枝独秀。

  2020年起,大型车企的纯电动平台加速 落地,21年将进一步提速;同时新兴造车/新品牌密集进入 产品发布期,供给端加速优化。

  大众20年MEB平台仅2款车型,21年增加到6款,22年MEB平台下规划车型达20+款。供给端丰富速度明显加快。

  欧洲电动车VS燃油车的经济性平价会是全球最早达到的。(负面激励机制)预计23-25年之间达到。

  2020年美国新能源车以特斯拉Model 3、 Model Y为主,其他车型中过万辆的只 有通用Bolt、丰田普锐斯、日产Leaf等少量车型。

  从产业对比的角度看,新能源车和智能手机最为相似,智能手机在2010年迈过拐点后,渗透率提升的斜率明显向上,2014年达到70%; 但增速下降,因基数加大。

  新能源车从渗透率斜率上看,有不及智能手机的因素(汽车是耐用消费品,手机是科技快销品),也有好过智能手机的因素(政策环境支持力度更大,能够承载庞大产业资本投入的行业:玩家包括很多车企、互联网企业、科技企业、房地产企业、制造业),整体的判断是,渗透率抬升斜率不会超过智能手机,但成长持续性会更强。

  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产销300万辆左右(国内130、欧洲130、美国 30),渗透率4%,21年预计全球 550万辆(国内260-280、欧洲200、 美国70),渗透率6-7%。

  2025年全球产销量的政策底线(碳 排放、双积分等)为1500万辆,考虑消费崛起,行业发展将快于政策底线GWh,考虑备货效应预计电池出货 1200GWh,空间8000亿元。

  2030年预计渗透率达到40-50%, 对应动力电池空间1.6万亿,若 100%电动化,则有望达到3.6万亿。

  20-25年行业7倍左右增长,复合增速40%以上。25年渗透率20-25%。

  如果考虑储能的市场空间,在终极场景下,电池市场规模约6万亿。空间非常庞大。

  负极、电解液、隔膜、铜箔,各价值量占比6-7%左右,对应市场空间500-600亿。

相关推荐
  • 2020电动自行车市场最新国家标准及前景分析
  • 电动车行业研究框架 笔记一
  • 电动车喇叭_电动车传感器_电线-云达行配件厂家
  • 2020年全球电动自行车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亚太地区份额达9439%【组图】
  • 【盘点】电动自行车骑手必备的八大配件都有哪些?
  • 新能源电动汽车配件有哪些?汽车知识介绍
  • 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潜力分析
  • 电动车行情-牛摩网
  • 电动自行车安全三要素
  • 电动车这六个部件坏了建议不要修了直接换新
  • 脚注信息
    版权所有Copyright(C)2022-2023首页[杏彩注册]主管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
    友情链接: